主要开展以多智能体系统的理论基础和关键技术为主要方向的研究工作。研究室现有教授1人,副教授2人。其中陈小平教授主要从事人工智能和自主机器人等方向研究工作。吉建民副教授作为骨干成员参与智能服务机器人项目——科大“可佳”工程,主要研究方向为知识表示、自动推理等。宋鹏副研究员主要负责机器人视觉、人机交互等方面的研究。吴锋副研究员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体决策、多机器人系统等。
研究室多年来在多智能体系统的BDI建模和机器人足球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初步形成了“慎思式适应”的主攻方向和技术路线。研究室拥有先进的试验设备,包括国际一流水准的多机器人系统研究—试验平台。
研究室于1998年底创建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机器人团队,在智能机器人和多机器人系统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服务机器人软、硬件平台及样机研制、智能机器人领域瓶颈问题创新研究中进行了长期持续性探索,取得了系列化成果。实现了可佳服务机器人全部硬、软件系统的自主研发,并展开个性化导览机器人先导性示范。
男,1955年10月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导。
长期从事人工智能和自主机器人研究与教学,创建并领导中国科大机器人“蓝鹰”队和“可佳”工程,取得Agent理论、多机器人系统和智能服务机器人系列化成果,在国际最高水平机器人研究竞赛中获得9项世界第一和11项世界第二名,所研制的“可佳”机器人在国际服务机器人标准测试中排名第二,有关成果入选“JHRI全球代表性大项目”。2010年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杰出研究校长奖,2011年获中科院优秀导师奖。
担任国际自主机器人学术组织RoboCup Federation 理事,中国RoboCup委员会主席,国际人工智能两大期刊之一JAIR编委,并多次担任IJCAI、AAAI和AAMAS资深程序委员。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包括AIJ、IJHR、TOCL、JHRI、IJCAI、AAAI、UAI、AAMAS、KR等国际顶级期刊和会议论文。
教授,博导,IEEE和CCF高级会员,CCF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专委、多媒体技术专委和计算机视觉专委委员,CAAI人工心理与人工情感专委委员。2002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博士学位。2004年和2011年分别赴日本九州大学和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交流访问。作为负责人,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科技部、教育部留学基金委、安徽省科技厅等支持的项目近二十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TPAMI、TIP、TKDE、TMM、TAC、TCYB和国际学术会议CVPR、ICCV、ACMMM、AAAI等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发表的论文成为IEEE Trans. 热点论文百余次。2019年起,担任IEEE TAC和ACM TOMM副主编。指导的研究生获得GOOGLE女性科学家奖、GOOGLE奖学金、中科院院长奖、国家奖学金和优秀毕业生等多个奖项。
博士,副教授。多年来承担了中国科学院重大项目子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项目,主持了和华为公司、中国电科、中国石化等企业在人脸分析和表情合成、高清视频人脸和人体检测、太赫兹人体安检图像智能分析、岩石切片图像智能分析、基于双能X光的煤矸分拣、辅助驾驶等领域二十多个项目的合作研究。在国内核心期刊或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90多篇,主编和参编教材2本,承担《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图形图像》、《高级计算机图形学》、《图像处理》、《高级图形图像处理》、《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等课程的教学,已经公开的发明专利10余项,其中获授权9项。作为中科大机器人团队成员参与了情感交互机器人“佳佳”和医疗辅助诊疗机器人“医佳”的研究。
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多智能体系统、自动规划理论、智能机器人方面的研究。2014年7月起就职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多智能体系统实验室,作为核心成员,在RoboCup机器人学术竞赛中先后获得2项世界冠军和1项世界亚军。多次担任AIJ、JAIR、JAAMAS等国际人工智能学术期刊的审稿人,并任国际人工智能学术会议AAAI 2011, 2013, 2015、 IJCAI 2011、AAMAS 2013, 2014的程序委员会委员。近年来在AIJ, IJCAI, AAAI, UAI, AAMAS, ICAPS, ECAI, NIPS等国际人工智能重要会议和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服务机器人动态认知机制研究与原型系统实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2-2014;
智能人机语音交互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安徽省科技厅,2010-2011;
闭环任务的慎思式适应核心技术与原型系统,国家863计划,2009-2011。
2016年科大“可佳”机器人在机器人世界杯服务机器人比赛中获得季军;
2015年科大“可佳”机器人在机器人世界杯服务机器人比赛中获得亚军,“蓝鹰”机器人在仿真2D组比赛中卫冕成功,蝉联冠军;
2015年Artificial Intelligence发表的RoboCup@Home十周年总结中,将“可佳”智能决策技术列为认知方面主要成果之首;
2014年科大“可佳”机器人在机器人世界杯服务机器人比赛中获得冠军,“蓝鹰”机器人在仿真2D组比赛中卫冕成功,蝉联冠军;
2013年“可佳”机器人在世界人工智能联合大会上获得“最佳自主机器人奖”和“通用机器人技能奖”;
2013年科大“蓝鹰”机器人在机器人世界杯仿真2D组以不败战绩再度夺冠, “可佳”获得亚军;
2012年可佳工程有关成果入选“JHRI全球代表性大项目”;
2012年采用自主研发硬件平台的可佳升级版再次进入世界前5;
2011年,美国科学基金会(NSF)全球人-机器人互动评估:可佳机器人部分研究走在世界前列;
2011年在服务机器人国际标准测试中获得全球第二,突破美、德、日对本领域的长期垄断;
2011年,“可佳”机器人在国内首次进行“超市购物”国际标准测试;
2010年11月,在国际上率先实现机器人读说明书、操作微波炉加热食品的全过程;
2005-2014年,仿真2D连续9年保持世界前二(5次冠军),是全球连续保持世界前二时间最长的团队。
近5年来,该方向已在国际期刊和重要国际会议上发表一批高水平论文,其中在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包括 AIJ,IJHR, IJCAI, AAAI, UAI, AAMAS, ECAI, ICAPS, KR,ICLP等顶级国际期刊和会议。在国际最高水准的自主机器人学术竞赛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中,先后获得9项世界冠军、11项世界亚军。2007年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综合成绩世界第一(2项第一、1项第二、1项第四)。
研究室重视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现已毕业博士18名,硕士23名,其中吴锋博士获得2011中科院院长特别奖和2012中科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周熠博士现任西悉尼大学讲师,吉建民博士任中科大副教授。学生曾多次担任 RoboCup技术委员,组织委和程序委员,中国机器人大赛技术委员和组织委员,国际会议(IJCAI, IAS) 分会场主席。学生曾担任 IROS, ICRA,KR,IJCAI,AAAI,AAMAS,UAI,ICLP,AIJ,JAIR,《中国科学》等一流会议和期刊的程序委员会成员或审稿人约30人次。